- 龚倩莹;刘燕;
在非寿险精算领域中,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算需要两个变量:损失额度(或者理赔额度)和理赔次数,其中理赔次数分布的研究具有更大的难度.GPSJ分布类使用面广,包含的分布种类较多,相关的理论也比较完备.通过假设理赔次数服从GPSJ分布类,运用排队论分析方法得到未来某时间段内已完成的未决赔案次数,从而进一步得到未来某时间段内需要计提准备金的分布函数.
2014年04期 v.4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95 ]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206 ] - 琚宏昌;张胜利;王堂锐;刘平伟;李红远;
分析了在较大参数范围内具有复杂动力学行为的新3D二次自治混沌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基本动力学行为.该混沌系统存在5个实平衡点.在一个参数变化的条件下,该系统可产生一翼、二翼、三翼和四翼混沌吸引子及周期运动,并且该系统在一定参数条件下发生瞬时混沌现象.数值模拟验证了分析的结果.
2014年04期 v.4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93 ] |[下载次数:91 ] |[阅读次数:231 ] - 杨婷娟;
利用Gauss和的性质、广义Dedekind和的算术性质、Dirichlet L-函数的均值定理以及特征和的估计,研究了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些有趣的渐近公式.
2014年04期 v.46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109 ] |[下载次数:68 ] |[阅读次数:187 ] - 吴春晨;
研究了一类具有3个方程的带局部源的非局部边值条件的非线性抛物型方程组解的爆破性质,通过构造上下解的方法,得到了方程组解的爆破与整体存在的条件.
2014年04期 v.46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98 ] |[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293 ] - 谢凤艳;闫俊娜;
利用Sylow子群的极大子群和极小子群的X-ss-半置换性研究有限群的结构,得到p-超可解群的若干充分条件,并推广了一些已知结果.
2014年04期 v.46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107 ] |[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181 ] - 周永卫;李亮;
利用侯振挺等提出的马尔可夫骨架过程理论研究了渔业资源管理模型,利用马尔可夫骨架过程理论对其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理论证明,得出结论:未来任一时刻t的渔场中的鱼量是一非负线性方程的最小非负解.可用该模型对未来任意时刻渔场中的鱼量进行预测,预测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4年04期 v.46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08 ] |[下载次数:80 ] |[阅读次数:176 ] - 丁国强;徐洁;周卫东;乔相伟;
基于SINS初始对准误差参数计算精度要求,利用Gauss-Hermite积分和Gauss-Lagerre积分数值逼近方法,证明了Bayesian最优估计理论的高阶球面径向联合积分数值逼近的五阶SRC-KF算法.通过状态向量坐标变换开展高阶球面径向数值积分逼近计算,根据获得2n2个球面径向采样点,利用高阶矩匹配方法设计采样点权值展开系统状态后验概率密度函数逼近计算,来达到非线性系统状态参数五阶SRC-KF最优估计算法高精度计算目的.采用四元数姿态建模方法构建新型SINS初始对准非线性误差模型,引入Lagrangian乘子算法计算四元数估计加权均值,最后利用SINS粗对准实验数据开展初始对准高阶SRC-KF模型算法仿真验证研究.通过UKF、CKF和五阶SRC-KF算法估计数据比较,五阶SRC-KF算法计算精度较高,数值计算稳定性好,验证了五阶SRC-KF算法的可行性及计算精度优势.
2014年04期 v.46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88 ] |[下载次数:68 ] |[阅读次数:184 ] - 朱贺杰;郭瑞芳;郜小勇;张飒;刘红涛;
采用化学水浴法,以乙酸锌、硫脲、氨水和去离子水为反应前驱物制备了Zn S薄膜.采用SEM、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光快速热处理温度(Trtt)对Zn S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晶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Zn S薄膜的形成机理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快速热处理前后,Zn S薄膜均基本呈非晶态,这显示仅采用氨水做络合剂并不能在硅(100)衬底上制备结晶的Zn S薄膜;随着Trtt的升高,Zn S薄膜的吸收边趋于红移,该红移可归结于薄膜应力的变化;在250 nm的紫外光激发下,as-depo的Zn S薄膜在470 nm附近出现的宽峰可归结于Zn S薄膜表面硫的不饱和sp3轨道引起的空穴陷阱和Zn空位的缺陷.Trtt的升高起初增加了薄膜中的点缺陷,随后由于薄膜内部的原子重新排列导致点缺陷减少.薄膜中的点缺陷含量与可见光区的发光强度成正比.
2014年04期 v.46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33 ] |[下载次数:74 ] |[阅读次数:252 ] - 张玉峰;田俊龙;陈兵;
根据唯像理论构造了一个势垒顶部出现凹槽的熔合势垒模型,来解决利用现有势垒模型计算出的熔合截面数据与实验数据不相符的问题.使用多级势近似方法计算了不同反应体系的熔合反应截面,发现当势垒厚度和凹槽的位置合适时,计算出的熔合截面数据和实验数据高度符合.该研究为进一步澄清熔合反应中熔合势垒的形状、重离子垒下熔合机制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14年04期 v.4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89 ] |[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210 ] - 张红卫;赵阿可;李涛;李玉晓;
研究了棘轮势作用下弹性耦合双头分子马达的一维hand-over-hand模型.马达与轨道的相互作用受控于两个非对称势的开与关,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马达的运动轨迹符合hand-over-hand模型特征.此外,研究了负载存在与否两种条件下,马达效率随各种参数的变化.不加负载时,随着不对称势关闭时间toff的逐渐增大,效率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加负载时,效率随负载由负向到正向的增加,先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并最终达到稳定值;不同的温度D、弹性系数k以及不对称势关闭时间toff条件下,效率随颈部原长a的增大呈现出相似的周期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马达效率的大小受制于上述诸因素的共同影响.
2014年04期 v.46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29 ] |[下载次数:79 ] |[阅读次数:413 ] - 陈国钧;龚天林;纪宪明;
提出了生成二维空间光阱阵列的新方法.由光阱位置参量和强度参量构成的纯位相调制函数,可以生成光阱数目、每个独立光阱的位置、光阱的峰值强度都可控的二维空间光阱阵列.采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仿真模拟设计了生成二维3×3对称光阱阵列的位相分布模板,计算了光强分布.
2014年04期 v.46 54-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00 ] |[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181 ] - 苏利捷;魏兆博;杨广德;
在逆变器系统中,开关器件的高速开关产生了巨大的dv/dt和di/dt,形成了严重的电磁干扰(EMI)问题.介绍了逆变器在实际运行中产生的共模电磁干扰(CM-EMI)及其产生机理,得出了共模干扰源和传播路径,建立了单相逆变器共模干扰等效电路.通过分析回路参数和驱动脉冲延时不一致对共模干扰的影响,揭示出干扰抑制中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以干扰源作为研究对象,对逆变器共模干扰进行特性分析与初步消除.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逆变器产生的CM-EMI,从而保障逆变器正常工作.
2014年04期 v.46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102 ] |[下载次数:234 ] |[阅读次数:198 ] - 杨保成;郭艳珍;张守仁;赵春梅;
以微波照射方法为基础,将氧化石墨放入家用微波炉中进行微波照射,1 min即可得到还原并且剥离的氧化石墨,将它与二茂铁混合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微波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其形貌.结果表明,采用两次微波照射可以得到复合比较均匀的具有磁性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的直径大约为20 nm,为多壁碳纳米管,且磁性粉末为Fe3C.
2014年04期 v.46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70 ] |[下载次数:557 ] |[阅读次数:245 ] - 党明安;钟元昊;郜瑞敏;李纲;
使六水合氯化钴与多功能有机配体2-(间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m-BrPhH3IDC)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得了网状金属有机框架{[Co3(m-BrPhIDC)2(H2O)7]·H2O}n(配合物1).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钴离子在配体m-BrPhIDC3-的桥联作用下,形成了新颖的复杂三维固态结构.研究了配合物1在空气气氛下的热稳定性以及在2~300K范围内的变温磁化率,发现相邻的钴离子间存在着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
2014年04期 v.46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130 ] |[下载次数:344 ] |[阅读次数:246 ] - 张宇虹;韩国胜;武现丽;高伟霞;廖新成;
用ESI-MS研究了两种含1,3,4-噻二唑α-氨基膦酸酯与蛋白质,包括溶菌酶、胰岛素和细胞色素c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这两种含1,3,4-噻二唑α-氨基膦酸酯能与多种蛋白质形成非共价复合物,并且使溶液中蛋白质分子构象趋于收缩.对于同一种蛋白质,底物分子结构的细微差别会形成稳定性和计量比均有差别的复合物.对于同一种底物与不同蛋白质作用时,形成的复合物比例和稳定性有较大的差别.
2014年04期 v.46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123 ] |[下载次数:72 ] |[阅读次数:232 ] - 朱永琴;景爱华;王雪芹;
建立测定1,4-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中1,4-丁二磺酸含量的离子色谱方法.采用Ion PacAS14(250 mm×4 mm)色谱柱,以3.5 mmol/L Na2CO3和1.0 mmol/L Na HCO3为流动相,流速为2.0 m L/min,结果表明,1,4-丁二磺酸在5.115~204.6 mg/L(r=0.999 7)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8%,最低检出限为1.0 ng.本法可准确测定1,4-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中1,4-丁二磺酸的含量,有效控制其质量.
2014年04期 v.46 78-80+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19 ] |[下载次数:188 ] |[阅读次数:198 ] - 王佳;李晓;吴瑞杰;李运中;张瑞芹;
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间采集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样品,对其质量浓度及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2.5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34.9、121.6、77.9和102.0μg/m3,PM10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93.2、184.0、140.9和140.5μg/m3,日均值超标率分别达77.8%和59%.PM2.5和PM10质量浓度呈现很好的相关性,春季粗粒子在PM10中的比例相对较高,而秋、冬和夏季细粒子是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水溶性离子是SO2-4、NO-3和NH+4,大部分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NO-3和SO2-4质量比小于1,说明采样期间郑州市大气以固定排放源污染为主.
2014年04期 v.46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引用频次:25 ] |[网刊下载次数:158 ] |[下载次数:313 ] |[阅读次数:333 ] - 周彩荣;段晓艳;于欣;
用XRY-1C氧弹式量热计测定了298.15 K下聚琥珀酰亚胺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其值为-16 428.3 J/g,实验值同基于氧燃烧理论的计算值-16 193.8 J/g非常接近.为了测定实验仪器的可信度,将萘作为标准物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萘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实验测定值与文献值之间的绝对误差为68.8 J/g,相对误差为0.17%.用DSC-60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聚琥珀酰亚胺在308~363 K范围内的比定压热容,确定了比定压热容与温度之间的关联式,为聚琥珀酰亚胺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开发及工程应用提供了热力学依据.
2014年04期 v.46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107 ] |[下载次数:151 ] |[阅读次数:305 ] - 黄斌;程德军;
CCR5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新靶点,用以防治人类HIV感染.以5-溴水杨醛、4-氯苄氯为原料,通过消去、还原及溴化合成了4-溴-2-溴甲基-1-((4-氯苄基)氧)苯(Ⅲ),以哌啶-4-酮为原料合成了3-氯-N-乙基-N-(4-哌啶基)苯甲酰胺(Ⅳ),通过Ⅲ、Ⅳ合成了一种新的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CCR5拮抗剂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哌啶-4-基)-3-氯-N-乙基苯甲酰胺,并对该产物进行了1HNMR、13CNMR及MS表征.
2014年04期 v.46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104 ] |[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211 ] - 姚学文;黄丽华;雷强;薛倩倩;张世龙;龙跃;
以盐酸为提取溶剂,通过加热回流对草乌中氨基酸进行提取,确定了氨基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组成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提取时间6 h,盐酸浓度8 mol/L,提取温度90℃;草乌中含有16种氨基酸,质量分数为7.68%,其中必需氨基酸6种,占氨基酸总量的29.62%.
2014年04期 v.46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128 ] |[下载次数:176 ] |[阅读次数:209 ] - 张志霞;李亚;赵映瑞;谈重芳;吕好新;张淼;王雁萍;李宗伟;
收集青藏高原不同地点的13份样品,通过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rec A基因分析的方法,对分离到的乳酸菌进行基因分型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小麦样品中分离的乳酸菌被归为6个属,分别为Lactobacillus、Lactococcus、Streptococcus、Leuconostoc、Pediococcus和Enterococcus;9个种或亚种,即Lb.plantarum(0.017%)、L.garvieae(29.74%)、S.pseudopneumoniae(0.08%)、Ln.mesenteroides subsp.mesenteroides(14.08%)、Ln.lactis(0.008%)、Ln.holzapfelii(52.48%)、P.pentosaceus(3.49%)、E.gallinarum(0.003%)和E.mundtii(0.069%).无论是茎叶还是根系土壤中,都存在数量极多的大肠杆菌和好氧性细菌,大部分小麦样品中都存在数量可观的酵母菌和芽孢杆菌,少数样品中有少量梭菌属存在,而对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则表明青藏地区小麦样品附着乳酸菌类群多样,且大部分附生于小麦茎叶组织,从根系土壤中分离到的乳酸菌数量和类型相对较少.分离的乳酸菌中球型乳酸菌占绝大多数,最多的为Ln.holzapfelii.
2014年04期 v.46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100 ] |[下载次数:208 ] |[阅读次数:207 ] - 朱墨;丁凌雁;史团省;马春花;卢璐;宋冬梅;
助剂能够促进和提高植物对保护剂、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的吸收.为了探讨不同助剂的使用效果,筛选出高效复合型助剂,在25℃和30℃条件下选用磷酸三丁酯(TBP)、癸二酸二乙酯(DES)和辛二酸二乙酯(DESU)三种不同浓度助剂及其不同配方的复合型助剂,进行离体苹果角质膜渗透实验,研究了不同助剂对Fe在角质膜渗透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使用不同助剂对Fe的渗透均有促进作用.25℃和30℃时,TBP、DES、DESU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分别为60、100、300 mg/L和90、120、300 mg/L,其Fe的渗透性大小顺序为DESU>TBP>DES.2不同配方的复合型助剂对于铁元素在苹果角质膜的渗透作用是不一致的,在25℃和30℃条件下,对Fe的渗透促进作用最佳的分别是TBP(60 mg/L)+DESU(300 mg/L)和TBP(90 mg/L)+DESU(300 mg/L),36 h时Fe的渗透量分别是对照组的4.30和3.19倍.
2014年04期 v.46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80 ] |[下载次数:112 ] |[阅读次数:205 ] - 王爱领;
绿色施工风险评价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结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建立了绿色施工风险评价指标.其次改进了Vague群决策方法,建立了绿色施工风险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二级指标权重,根据二级指标权重和相应Vague值确定各专家的一级指标Vague值;对专家权重进行了改进,同时考虑专家主观权重和专家的评价意见及评价矩阵的一致性,避免了专家权重确定的主观性.最后利用Vague集计分函数对风险因素排序,根据得分和专家评价意见的集结得出绿色施工风险等级,克服了层次分析法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和传统模糊集易损失中间值的不足.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工程绿色施工风险评价问题.
2014年04期 v.46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87 ] |[下载次数:296 ] |[阅读次数:171 ] <正>~~
2014年04期 v.46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109 ]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91 ] -
<正>《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原刊名《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郑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幵发行),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生物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土木工程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欢迎校
2014年04期 v.46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91 ]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13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