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类高阶退化抛物双曲型耦合方程组的第一边界问题

    陈国旺;

    <正> §1.引言.在[1—6」中研究了较广泛的非线性高阶双曲、拟双曲、抛物、拟抛物型方程组和耦合方程组的周期边界问题和初值问题。本文考虑以下高阶退化抛物双曲型耦合方程组的第一边界问题:

    1988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0 ]
  • 非线性高阶双曲拟双曲型耦合方程组的第一边界问题

    张立龙;

    <正> 在生物、物理、力学等问题的研究中经常出现的如Klein-Gordon方程,Sine-Gordon方程,非线性强迫振动方程,神经传播方程,等等。本文研究包罗上述方程的具一个空间变量的非线性高阶双曲拟双曲型耦合方程组第一边界问题:

    1988年01期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0 ]
  • 一类双参Gauss过程的YeH-Wiener过程表示

    邱忠煌;

    <正> 1、引论:设{W(s.t);0≤s.t<∞}为实值可分YeH-Wiener过程(参考[1]、[2]定义)。D=[o.s]×[o.T]为R_2空间中一个矩形,{X(s.t);(s.t)∈D)为双参数Gauss过程,其均值函数为μ(s.t)=E{X(s.t)},协方差函数为R(s.t;s′.t′)=E{X(s.t)X(s′.t′)} 本文从研究双参数Gauss过程协方差函数的构造出发,得出了一类双参数Gauss过程用YeH-Wiener过程W(s.t)表示的几种形式,进而还讨论了这类Gauss过程X(s.t)穿越障碍函数f(s.t) 的穿越概率:P{SuP D X(s.t)-f(s.t)≥0} 2、主要结果:对于一类协方差函数可分离的双参数Gauss过程X(s.t),可以证明有

    1988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 ] |[阅读次数:0 ]
  • 矩形薄板在边界上按拋物线分布拉力的变分解

    王全忠;

    <正> §1 平面问题的应力变分法弹性力学理论指出,对于一个弹性体当受有常数体力时,就一定存在着应力函数,而且应力分量σ_x、σ_y、τ_(xy),可以用应力函数ψ表述如下:其中X、Y为常体力分量。容易验证式(1)是满足平衡微分方程的。为了使得应力满足应力边界条件,人们总是设法巧妙的去构造应力函数,一般情形下,总是设定应力函数ψ具有如下形式

    1988年01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0 ]
  • 约束条件下的广义岭估计

    吕绍燕;

    <正> 一、引言 Gauss—Markov模型 Y=Xβ+e e~(0,σ~2I)(X列满秩)中,回归系数β的最小二乘(LS)估计在某些情况下不够理想。如在S=X′X为“病态”时,S的最小特征根。min λ_i≈0,此时β的LS估计β的均方误差

    1988年0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0 ]
  • Toda链与离散的规范变换

    耿献国;

    <正> 1 引言如所周知,非线性离散型演化方程具有许多重要的物理应用,如Toda链方程可描述粒子的振动;非线性自对偶网络方程可用来研究梯形非线性L-C电路[1],等等。自然,离散的演化方程还有自身的数学意义,它们也可用做相应连续情形的计算模型。随着人们对离散型演化方程的重视,在这方面已有深入的研究。文献[2]中,Flaschka成功地把反散射变换应用到求解Toda链方程,与其对应的散射问题是线性的离散型Schrodinger方程。文献[3]

    1988年01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1 ] |[阅读次数:0 ]
  • 欧氏空间中子流形的一些整体定理

    王敏娟;

    <正> 1952年,H·Hopf和K·Voss证明了三维欧氏空间E~3中封闭曲面关于平移(也就是封闭曲面在平移交换群作用下)的一些整体定理,也见[2]。此后,K·Voss(1956)和熊全治(1957)推广到高维欧氏空间E~m中的超曲面。1985年,文应中又推广到具有等距单参数运动群的黎曼空中的紧致超曲面,证明了该空间的紧致超曲面在等距变换群作用下的整体定理。在这里,我们在欧氏空间中用紧致子流形取代超曲面,关于某一方向的中曲率取代通

    1988年01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0 ]
  • 三角形荷载下球面扁壳闸门的应力计算法

    朱心亮;

    <正> 在实际设计球面扁壳闸门时,闸门在水压力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是很重要的。本文就是研究这个问题。一、壳体的基本方程对一般的双曲扁壳,在直角坐标系下,取壳体微面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微面的力平衡方程,位移与变形间的几何方程,内力与变形间的物理方程。然后取应力函数ψ及法向位移W(因为有了它们,其它未知量均易求出),作为两个基本未知函数,把上述三种方程综合为

    1988年01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0 ]
  • 一个矩阵秩序列的性质

    李秀荣;

    <正> 设A为n阶复矩阵。记a_k=rankA_k,k=1,2,…,则{a_k}为一非负整数列。当A可逆或A=O时,{a_k}分别为{n}或{o}的常数列,因此以下总假定A是非零的不可逆矩阵,即o<a_1<n。这时,我们可以约定A~0=E(单位矩阵),从而a_0=n。易知{a_k}(k=0,1,2,…)是递减的,即a_0>a_1≥a_2≥…(1) 那么,{a_k}递减的规律如何呢?我们有定理 {a_k}递减的速度也是递减的,即a_(k-1)-a_k≥a_k-a_(k+1) k=1,2,…(2) 证明对A~(k-1)应用满秩分解定理(见[1]),有A~(k-1)=MN,其中动是n×a_(k-1)矩阵,N是a_(k-1)×n矩阵,而且rankM=rankN=rankA~(k-1)=a_(k-1),于是 A~(k+1)=A·A~(k-1)A=

    1988年01期 48-4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8 ] |[阅读次数:0 ]
  • 归结与验证

    陈国勋;

    <正> § 1 所谓机器证明定理,就是把人们证明定理的过程变成一系列能在计算机上自动实现的符号演算过程,这是一个十分诱人的课题。自Robinson提出归结定理以来,机器证明定理取得重大进展。但因其归结过于一般化以致归结中产生了许多不相干的子句,影响了归结效率。于是人们在寻求高效率的归结中,相继提出了多种归结策略以改进归结方法([2])。这里我们对可寻通例的子句集提出一个改进的归结方法,可避免许多不相干子句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归结的效率。定义1.称子句S是可寻通例的,如连续应用统一算法使S的诸子句均为仅含个体常数的公式。

    1988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0 ]
  • GLAUBER高能多次散射理论的基础修正

    胡国驹;

    <正> §1 引言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高能量加速器实验工作的开展,人们对入射能量大于几个Gev以上高能粒子与原子核碰撞出现的以往传统的光学模型理论、复合核理论、直接相互作用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新现象引起极大的关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其中处理高能入射粒子与核多粒子系统碰撞最成功的就是Glauber多次散射理论。这个理论抓住了高能入射时,即入射粒子能量远大于与靶核相互作用强度,及入射粒子的De Broglie波长远小于位势作用长度时,出射粒子主要在朝前方向的实验事实,在求解散

    1988年01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 高铁铝土矿中铁的赋存状态研究

    张定骥;程学志;杨中瑶;王桂馨;李学珍;

    <正> §1 引言铝土矿石是冶炼铝的主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制造研磨材料、耐火材料和高铝水泥等,在化学工业上也有重要用途。铁在铝土矿中是有害的杂质,它的含量会严重影响矿石的使用价值。河南省新安县贾沟铝土矿中的高铁矿石在豫西几乎到处可见,颇具代表性。因此,研究这类矿石中的铁的赋存状态对提供除铁方法、开发铝土矿的矿产资源有实际意义。按矿石的成因和矿物的组合划分,贾沟铝土矿的矿石可分为以下两类:1、风化淋滤型,矿石呈土黄色、疏松易碎、具砂土状结构。肉眼观察矿块呈白色豆状,多系迪开石和水

    1988年01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阅读次数:0 ]
  • 沸腾液体内汽泡行为分析

    张延杰;

    <正> 关于沸腾,各文献定义有异,但反映的实质是相同的。由于沸腾主要特征是液体内汽泡的形成,因此对汽泡行为的研究是了解沸腾的基础,有助于认识沸腾的本质。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对流和汽泡的扰动是必不可少的。沸腾机理牵涉因素很多,关系繁复,所以在研究方法上,通常多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作量纲分析,找一些实用公式。要使沸腾理论的研究上升到解析阶段,尚需做很多工作。故本文仅就大容器简化模型的沸腾进行分析,以期能得到简明的阐述。

    1988年01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阅读次数:0 ]
  • 起偏器在偏振光干涉装置中的作用

    刘士垒;

    <正> 自然光在入射的情况下,偏振光的干涉装置如图1所示。两偏振器(如偏振片)P_1和P_2之间,插入一块厚度为d的单轴波晶片C,三者的平面彼此平行。当平行的单色自然光正入射到这一系统时,经偏振片P_1(起偏器)一次起偏、波晶片C及偏振片P_2两次分解和一次迭加,就会产生偏振光的干涉。实验表明,在偏振光的干涉装置中,如果把起偏器P_1移去(如图2所示)将单色自然光直接正入到波晶片C上,就不会产生干涉。为什么不会产生干涉?起偏器究竟起什么作用?

    1988年01期 67-6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3 ] |[阅读次数:0 ]
  • 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信号对消现象

    习江涛;

    <正> §1.引言自适应对消技术问世以后的很多年里,人们一直认为,只要信号和干扰(或噪声)不相关,就可以不失真地把信号从干扰中提取出来。但是,1982年Widrow等人发现了自适应列阵中的相干信号对消现象,指出在噪声和旁瓣对消及自适应波束形成系统中,当信号和干扰或噪声具有相同的频率分量时,信号的这一部分分量将受到抑制。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尽管已有人从消除有用信号对阵列处理的影响出发,提出了几种适合波束形成系

    1988年01期 70-7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阅读次数:0 ]
  • C3半导体激光器的量子噪声

    李林林;

    <正> 一、速率方程组 C~3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两个长度分别为L_1和L_2的半导体激光器及中间长度为L_3的电绝缘区组成,其总长度为L。在腔中的电场方程是

    1988年01期 73-7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0 ]
  • 宽带变容菅调谐振荡特性的优化拟合

    余兰芬;

    <正> §1 前言随着电子设备的自动化和宽频带的要求日益提高,利用计算机控制电调谐的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由于变容营调谐具有响应速度快,极限频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许多优点。因此,在电子仪器,通讯,导航,雷达和电子对抗中,它的应用越来越多。但由于变容菅具有固有的,大的非线性特性和较大的不一致性,因此,在应用计算机对它控制时,必须准确地知道它的非线性特性。

    1988年01期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阅读次数:0 ]
  • 平面磁流环电场的矩量分析

    马秉宪;

    <正> §1 引言在分析和设计线性天线时,广泛应用对电流分布的积分方程,用矩量法借助于计算机可以求得积分方程的数值解。用矩量法可将积分方程转换为带有未知系数的线性方程组,该方程组第K项为[1]:C_k=∫L_kf_k(τ)E′_1(τ)dτ (1)其中,f_k(τ)—权函数;L_k—f_k(τ)的定义域;E′_k—外电源(场源)电场强度在L_k切线方向的分量;τ—沿L_k轴向的坐标。从(1)式可以看出,要想用矩量法求出天线上电流的分布,首先必须知道外电源电场

    1988年01期 84-8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0 ]
  • 纸色谱法测定黄腐酸络合物稳定常数

    张洪云;车得基;卢双河;胡玉波;

    <正> 引言目前,国内外评价腐植酸和黄腐酸络合物稳定性最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测定其稳定常数,由于腐植酸这种有机聚合物的不稳定性,往往因测定方法不同,测定结果有较大差

    1988年01期 87-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0 ]
  • 电离能的同型线性规律及其应用

    贾汉东;赵文轩;

    <正> 由于电高能的重要,自Slater以来,不少人从各种角度进行着讨论、计算和应用。近年来,电离能的实验测定已有很大进展,数据更为丰富。据此揭示其递变规律,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电离能实验值归纳总结,得到它们随原子序数Z变化的同型线性规律。并用于对各元素的逐级电离能进行计算,所得计算值和现有实验值符合很好,其中有些实验值还得到了合理的修正。20号后各元素(如La-

    1988年01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阅读次数:0 ]
  • 用轨道相关图探讨一些协同反应

    陈镇东;崔汉兴;

    <正> 协同反应的产物随反应条件的变化有着严格的选择定则。其机理可以用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或电子组态图去说明,但数学处理较复杂,本文用反应轨道相关图的方法对协同反应进行一些探讨,较为简便。当反应物变成产物时,反应物中心分子轨道发生转动变成产物的分子轨道,但反应物两个端碳P_Z轨道未发生反应,它与相邻碳原子的P_Z轨道相互平行,作用能为β。当反应时,端碳P_Z轨道旋转ψ角,则端碳的P_Z轨道各自和相互邻接的碳原子的P_Z轨道相交成一个ψ角,作

    1988年01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0 ]
  • 两性物质溶液[H+]的近似计算公式的使用判据和精确求解

    陈国强;李芬兰;杨进元;

    <正> 计算两性物质溶液[H~+]浓度的近似计算公式的应用界限,近年来国内许多人发表了探讨性文章。有的用近似区域计算图;有的用对数浓度图解法;有的用微机处理,结合图形和表格判断;有的根据误差原理,用数学方法处理。这些文献有的较复杂,不易在教学和实际应用中参考;有的导出两性物质[H~+]的表达式较复杂,且估算的误差E≤E_0(E_0为允许相对误差)与理论计算误差有差别。基此,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讨论显然是有实际意义的。

    1988年01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0 ]
  • 扫描俄歇微探针对氨合成球形催化剂表面特征的研究

    张长拴;王文祥;

    <正> 前言近年来,利用能谱技术对固体表面特征的研究已有文献报导,文献对工业氨合成催化剂还原态表面组成进行了分析,定量观察了催化剂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PHI595型多功能探针综合了扫描俄歇电子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和x射线能量分析仪器的优点和能力,它具有一个独特的细束高电流的电子枪,利用它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特征,可给出一个真实的三维表面分析,给出各元素的立体分布特征。

    1988年01期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0 ]
  • 多元回归法简化不对称色谱峰面积测量

    刁铁军;王向宇;李月红;

    <正> §1 引言用色谱法测定多孔固体的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是研究固体催化剂、吸附剂性质的常用手段之一。处理实验数据的第一步是准确测量记录仪绘出的色谱峰峰面积。国内生产的ST—03表面及孔径测定仪测出的峰是不对称的色谱峰(如图1)。由于条件限制,目前多数实验室内主要以手工测量其面积S。常用的方法是手工测其峰高峰宽代入公式(1)

    1988年01期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0 ]
  • 沉淀型含铁催化剂的热分析研究

    徐杰;刘永红;杜宝石;

    <正> 引言含铁型催化剂已在许多催化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添加不同组分的含铁催化剂,可对不同的反应起催化作用。因此,人们对含铁催化剂的研究有着极大的兴趣。还原条件的选择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含铁型催化剂,添加剂的种类,还原前的预处理方式等对还原性能均会产生影响。热分析在研究催化剂的还原方面显示了许多优越性。本文用日本Rigaku TG—DTA—DSC热分析仪,对Fe—Ti、Fe—Tl、Fe-Tl—K等几种沉淀型含铁催化剂的还原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添加组分,焙烧处理等条

    1988年01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0 ]
  • 利用相似变换推求杂化轨道

    翟锦库;李群;

    <正> 一、方法理论从pauling和slater提出杂化轨道理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杂化轨道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群论方法应用于杂化轨道理论研究使杂化轨道理论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就是在群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似变换推求杂化轨道具体形式的一种方法。本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下述的一条重要定理,即:假设矢量空间V中线性变换T在

    1988年01期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