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生物技术改良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设想Prospect on Inducing Autotetraploid Rice to Produce Variation by Ion Beam Bio-technique
黄群策,秦广雍
摘要(Abstract):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遗传改良 ,有可能为进一步利用水稻强大的杂种优势效应和深入研究水稻无融合生殖现象寻找到新的突破口 .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技术思路是 ,瞄准 2个总体目标 (挖掘水稻的产量潜力和简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确定 ) ;采用 3种有效技术 (离子束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多倍体诱导技术 ) ;确定 4个研究方向 (直接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增产潜力、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强大杂种优势效应、固定其杂种优势效应和深入研究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殖发育特性 ) ;达到 5个预期目标 (探索物种形成的途径、研究生物学特性、寻找遗传变异规律、挖掘潜在利用价值、建立新的育种技术体系 ) .
关键词(KeyWords): 同源四倍体水稻;离子束生物技术;技术思路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编号 2 0 0 1BA3 0 2B
作者(Author): 黄群策,秦广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袁隆平.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杂交水稻,2001,16(1):1~3.
- [2] 袁隆平.杂交水稻选育的回顾、现状与展望.中国稻米,1999,(1):3~6.
- [3] 中国农学会编.21世纪世界水稻遗传育种展望.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10.
- [4] 宋文昌.水稻四倍化及其对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作物学报,1982,18:137~144.
- [5] 黄群策.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殖特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9,32(2):14~17.
- [6] 黄群策.被子植物的无融合生殖.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 [7] 程式华.中国超级稻研究:背景、目标和有关问题的思考.中国稻米,1998,(1):3~5.
- [8] 黄群策.多倍体水稻及其潜在价值.杂交水稻,2001,16(1):1~3.
- [9] 陈志勇.同源四倍体水稻育种研究的近期进展.中国农业科学,1987,20:20~24.
- [10]秦瑞珍.同源四倍体水稻杂种选育株无性系的研究.作物学报,1986,12:63~65.
- [11]秦瑞珍.同源四倍体水稻花药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中国农业科学,1992,25:6~13.
- [12]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杂交水稻,1987,2(1):1~3.
- [13]KochertG .Grassevolutionanddomestica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2.290~315.
- [14]蔡得田.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战略———利用远源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进行超级稻育种.作物学报,2001,27(1):110~116.
- [15]黄群策.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的技术策略探讨.杂交水稻,1999,14(5):1~3.
- [16]黄群策,孙敬三.植物多倍性在作物育种中的展望.科技导报.1997,11(7):53~55.
- [17]余增亮.离子束生物技术引论.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 [18]YuZengliang,YangJianbo,WuYuejin,etal.TransferringGusgeneintointactricecellsbylowenergyionbeam.NuclearInstrumentsandMethodsinPhysicsResearch,1993,B80/81:1328~1331.